科互咨询微信微信号:科互咨询
欢迎来到科互咨询平台!我们能为您提供一站式科技政策规划服务。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 上海为什么要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上海为什么要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时间:2020-01-02浏览次数:

  2017年12月14日,上海市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大会举行,发布《关于加快本市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文创五十条)。12月15日,上海举行市政府新闻发布会,副市长翁铁慧介绍了新出台的文创五十条相关情况。澎湃新闻选取了其中关注度较高的话题进行刊载,本篇为“文创五十条”关于为什么要大力发展上海文化创意产业方面的意见。

  上海静安新业坊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是静安区第一次党代会上提出“一轴三带”区域发展战略后,推出的第一个大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项目。

  党的十九大将“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放在重要位置,上海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为继续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在深度调研、认真研究、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特别是企业意见的基础上,制订了《关于加快本市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

  《意见》由总体要求、重点领域、市场体系、要素集聚等四方面组成,共有50条具体政策措施。其中,在总体要求部分,明确了《意见》编制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以及未来产业体系构架。在重点领域部分,主要聚焦影视、演艺、动漫游戏、网络文化、艺术品交易、出版、创意设计、文化装备等产业板块,分门别类明确产业发展的目标、规划和措施。在市场体系部分,立足于加快构建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突出进一步增强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加大重大项目推进力度、加快金融服务体系创新、提升文创节展活动影响力、扩大对外文化贸易、促进大众文化消费、推进“放管服”改革等七方面工作。在要素集聚部分,从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和杠杆作用、合理减轻企业税费负担、加强建设用地保障、强化人才队伍支撑等四方面,明确了促进文创产业发展的支撑保障。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典型的综合性产业,涉及面广、内容丰富,在制定产业政策过程中必须突出重点、有所侧重,将有限的资源聚焦到重点上来,实现以点带面。此次“文创50条”重点聚焦了影视、演艺、动漫游戏、网络文化、创意设计、出版、艺术品交易、文化装备等领域。主要出于两方面考虑:

  一是基于上海自身发展的基础,近年来,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上海国民经济重要支柱性产业。上海文化创意产业总产出10433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超过12%;产业增加值3395亿元、同比增长8.2%。在不少文化创意产业门类中,本市都有很好的基础。比如选择影视产业,就是考虑上海是中国电影的发祥地,历史悠久、底蕴深厚;近年来上海电影产业又得到快速发展,电影票房位于全国城市第一,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已成为亚太地区极具影响力的重大影视文化活动。又比如选择动漫游戏、网络文化产业,就是考虑到本市在这些方面历来有基础、有优势,目前动漫游戏、网络视听、网络文学产业总值位于全国第一、占全国总量一半。

  二是顺应上海产业发展的需求。关联性、辐射性、带动性是文化创意产业的突出特点,本次政策制定特别注意强化文化创意产业为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服务。比如选择创意设计产业,就是考虑其涵盖的工业设计、建筑设计、时尚产业、软件业等方面,对于本市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都有重大辐射带动作用,是提升其他相关产业能级的重要支撑点。

  在此次“文创50条”产业政策制定中,特别强调政策可操作、目标能落地,真正促进产业发展。为此,针对各重点领域,分别提出了发展目标、规划布局和需要突破的瓶颈问题,以此来设计形成实施路径的制度安排。

  一是注重目标体系构建。一方面明确提出了总体战略目标,即未来五年,本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5%左右,基本建成现代文化创意产业重镇;到2030年,占比达到18%左右,基本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产业中心;到2035年,全面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产业中心。另一方面对具体产业领域也提出了具体目标,包括提出建设全球影视创制中心,打造亚洲演艺之都,形成全球动漫游戏原创之都,巩固国内网络文化龙头地位,深化国际创意设计之都建设,构建国际重要艺术品交易中心等一系列目标定位,并有相应的量化指标为支撑。

  二是注重科学规划布局。在认真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产业发展经验基础上,充分结合上海实际对相关产业领域进行了具体规划布局。如影视产业将建设松江大型高科技影视基地,构建人才培养孵化类、影视制作投资类、影视取景拍摄类等3类特色影视摄制服务功能区;动漫游戏产业聚焦电子竞技这一新兴发展极,规划改建1-2个可承办国际顶级电竞赛事的专业场馆,做强本土赛事品牌,支持国际顶级赛事落户,加快全球电竞之都建设;演艺产业将重点支持环人民广场演艺活力区等8个演艺集聚区建设;推进绿色设计发展(创意设计产业)将重点布局环同济经济创意集聚区等园区;文化装备产业则将重点推动国际高科技文化装备产业基地建设。

  三是注重问题效果导向。针对企业普遍反应强烈的“难点”问题,比如在用地方面,本次“文创50条”明确提出,在符合城乡规划和建设规范、不影响相邻关系以及严守安全底线的前提下,鼓励存量文化创意产业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针对部分产业在贸易便利化中遇到的“堵点”问题,如在艺术品交易领域,将探索试点延长艺术品暂时进口货物通关单证有效期相关政策,联动上海自贸试验区“保税仓储”功能,提高艺术品通关、展示、交易的便利化水平。同时,简化因公出国(境)审批手续,加强出口引导激励,完善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认定管理。针对制约不同产业类型企业跨越式发展的“痛点”问题,如在文化装备领域,确定将“设备研发生产纳入"上海首台套政策"支持范围,并支持将符合条件的文化装备产品列入《上海市创新产品推荐目录》,进行政府采购。如在演艺领域,完善公益性专场演出、营业性演出低价票及学生公益票等补贴政策,多渠道鼓励市民文化消费,引导培育演艺市场做大。

“文创50条”如何擦亮文化金名片

  上海是少有的在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等方面同时具有丰厚基础的地方;这些文化积淀能在未来城市竞争格局中,给上海增添一台更强有力的发动机。四个“上海品牌”中,上海文化金名片如何更加闪亮?2017年12月14日,“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大会”上公布的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的《关于加快本市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即上海“文创50条”,对此做了详尽到位的回答。

  如此大规模的系统集成政策措施,难得的是含金量满满,诚意十足,为申城文化搭建了大舞台,擦亮了金名片。

  政府“店小二”,服务文化产业

  很多外地游客第一次看到外滩外白渡桥,会惊呼:“情深深雨蒙蒙!”没错,上海历来是影视取景热点,但剧组也会遇到各种困难。例如,想在历史保护建筑取景,想在外滩、地铁站等人流量集中的地方拍摄,想找到符合要求的老房子老物件,怎么办?

  2014年秋,上海发布《关于促进上海电影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作为政策的红利之一,上海影视摄制服务机构正式挂牌,并推出《上海影视拍摄服务手册》,专门解决剧组的上述难题。从前端政策咨询到后期制作协调,为剧组提供免费服务。经过三年间的数次升级,《手册》更名为《指南》,一条龙免费服务项目已达135项,内容愈加实用和丰富,AR技术即将运用,服务网点从只有一个扩展到全市共有21个服务站。

  近些年,来寻求拍摄协调的各类剧组每年增加50%。面对巨大的服务需求,机构人手严重紧缺,精力有限。最近,机构考虑借“文创50条”出台的契机,尽快建立线上服务平台,依靠互联网来简化申请流程,也借互联网将机构的服务更广泛地传播出去。

  机构还想致力打造透明、公正、公平的上海拍摄环境。加强对在沪外联制片人的管理与疏导,出台一份“在沪取景地拍摄指导价格”,这些都是机构负责人于志庆心中的工作难点。“剧组拍摄重大历史革命题材,我们肯定说服提供场地、道具的相关单位最大可能地减免服务费用。但许多商业性的拍摄,尽管我们的协调工作是免费的,但是拍摄取景还是应有合理的价格体系。”

  只有影视拍摄环境更健康有序,上海的美景、上海的文创生态才更有吸引力。作为对企业服务的“店小二”,于志庆说:“上海电影百年新辉煌,我们这代人是有责任的。把基础做好,把环境完善好,来这里的剧组多了,作品多了,精品也会出现的。”

  上述影视摄制服务机构,是“文创50条”中“亲商服务”很好的一个注脚。纵观“文创50条”,立意高远覆盖广泛,但没有空谈之语,几乎每一条都是对产业、企业和从业者而言分量十足的“干货”。

  在介绍“文创50条”的市政府专题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副市长翁铁慧对这系列政策的亮点做了概括:在产业领域上聚焦重点、在实施路径上强调操作落地、在政策支撑上务求解渴管用。

  具体而言:在产业领域选择上,有重点、有突破。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典型的综合性产业,涉及面广、内容丰富,制定产业政策必须有所侧重,有限资源要聚焦重点,以点带面。此次政策重点聚焦了影视、演艺、动漫游戏、网络文化、创意设计、出版、艺术品交易、文化装备8个领域。

  在实施路径设计上,可操作、能落地。针对各重点领域,分别提出发展目标、规划布局和需要突破的瓶颈问题,以此设计形成实施路径的制度安排。

  在政策支撑上,对企业解渴、管用。注重以市场化指标为导向,转变重“国”轻“民”观念,听取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诉求;转变“不敢扶小、不敢扶初”的态度,将扶持重点从后期向初创阶段前移。

  文化沃土,能力强责任重

  能规划这样的蓝图,首先是因为上海的文化实力基础足够厚实。

  目前,上海文化创意产业总产出达10433亿元,占全市GDP比重超过12%;产业增加值3395亿元、同比增长8.2%。文化创意产业成为上海国民经济重要支柱性产业。

  其实,早在2011年,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增速就跑赢GDP增幅:当年,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1923.7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比2011年上海全市GDP增幅高出4.8个百分点。

  “文化创意产业综合性很强,却未能体现在现有国家统计口径中。2011年开始,上海把文创产业做了基本切割,形成一个目录统计,在体制机制方面有了统一的部署。”翁铁慧介绍,“‘文创50条’是历年上海推动文创产业发展政策的集大成,也是文创产业上海经验的总结和延续,更集中体现上海文创产业再上新台阶的势头。”

  在文创产业下的各个细分领域,上海都有优秀的表现。比如影视产业,上海是中国电影发祥地,除了历史底蕴深厚外,近年来也快速发展,票房全国城市第一,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已成亚太地区极具影响力的重大影视文化活动。又如动漫游戏、网络文化产业,目前上海动漫游戏、网络视听、网络文学产业总值位于全国第一、占全国总量一半。就在前不久,上海又推出一批重大文化设施建设,例如上海图书馆东馆、上海博物馆东馆,实际上担任了创新文化产业“思想发动机”的角色。

  “文创50条”明确提出总体战略目标:未来五年,文创产业增加值占上海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5%左右,基本建成现代文创产业重镇;到2030年,占比达18%左右,基本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创产业中心;到2035年,全面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创产业中心。

  “抓文创就是抓发展、抓文创就是抓民生。”在上海市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大会上,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应勇强调,“上海加快文创产业创新发展,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是建设卓越全球城市和国际文化大都市的必然要求,是增强城市吸引力、创造力、竞争力的必然要求,也是在更高水平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必然要求。”

  这四个“必然要求”,体现了上海发展文创产业的坚定决心。经济是血肉,文化是灵魂。无论是上海服务、上海制造还是上海购物,在加快硬件建设的同时,更要大力提升文化软实力,把文化的力量融入城市发展中。“上海文化”,是城市的软实力,也是核心竞争力。

  上海是少有的在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等方面同时具有丰厚基础的地方;这些文化积淀能在未来城市竞争格局中,给上海增添一台更强有力的发动机。当好“文化码头”,做好“文化源头”,上海有条件,也更有责任。

  在新时代下,文创产业也要从高速度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上海市委副秘书长、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朱咏雷表示:“上海文化创意产业的体量,在全国相对较大,未来重点要提升产业发展的‘质’。”比如电影业可以在数字后期制作、电影创投、电影金融等方面发力;出版业可以在数字出版领域全面提升;演艺则可以在演出市场之外,同时做强演出经纪和演出交易。

  他说,上海有着巨大的文化消费潜力。以演艺为例,2016年上海剧场商业演出约16000多场,观众1000多万人次,数据貌似已经比较高,但这与上海常住2400万人口、流动600万人口相比,还有很大潜力可挖。

  另外,上海在科技、金融、贸易和先进制造业方面有很强的优势,如果将文化与上述各个领域融合,注重“文化+”的跨界发展,潜力无穷。

  大力发展文创产业,也是顺应上海产业发展需求的必然选择。关联性、辐射性、带动性是文创产业的突出特点,“文创50条”的制定,特别注意强化文化创意产业为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服务。

  诚意满满,解决文化产业“堵点”

  “文创50条”出台之前,涉及文化创意产业的所有相关部门做了大量务实的调研,从各自领域中发现的种种问题倒推出解决方案,使得这系列政策能够解决“难点”、疏通“堵点”、击中“痛点”。

  针对文创企业普遍反映强烈的用地方面的“难点”,改革举措力度很大。政策提出,在符合城乡规划和建设规范、不影响相邻关系以及严守安全底线的前提下,鼓励存量文化创意产业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

  “文创50条”明确提出“努力把上海建设成为世界重要艺术品交易中心之一”。针对艺术品交易领域在贸易便利化中遇到的“堵点”,“文创50条”探索试点延长艺术品暂时进口货物通关单证有效期相关政策,联动上海自贸试验区“保税仓储”功能,提高艺术品通关、展示、交易的便利化水平。

  进出便捷、高效流通好是艺术品交易中至关重要的因素。为海内外艺术品的交流交易架起“绿色通道”,就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国际知名艺术机构、拍卖公司、艺术博览会来上海举办展示交易。对于这条通道的探索,上海是国内的先行者。2013年8月,国内首个专业艺术品保税仓库即在上海自贸区建成并投入运营,推出了艺术品在不涉证前提下的“先进区、后报关”、“保税出区展示”等模式,通过与保税区海关的协调,实现了艺术品通关、展示、交易的便利化。

  2015年,英国艺术家达明·赫斯特一幅含蝴蝶标本的拼贴绘画能如期抵达境内拍卖,正是得益于自贸区的便利化措施。原本,拼贴绘画中的标本因涉及动物材质需要全面查验,所需时间较长;而最终,“准入证”的发放时间大大缩短,只用了三天。这些都是最近几年自贸区相关政策试点给艺术品流通、交易带来的实实在在的便利。

  日趋便利的交易通道正给上海带来艺术品产业的能级提升。2017年通过上海自贸区进出口的艺术品贸易总额近70亿元,拍卖公司即便是带到北京交易的拍品,依然有很多是通过上海自贸区进出的。

  自贸区内还在酝酿更多突破,比如继续推进先试先行外资拍卖行拍卖文物等。自贸区内的上海国际艺术品保税服务中心正在建设中,中心建筑体量达6.83万平方米,预计2018年初建成并投入使用,届时将成为全球面积最大、设施先进、服务专业的艺术品综合保税服务体。

  针对文化装备领域,五年前,上海率先在全国阐述了文化装备产业的定义;四年前,上海开始推动七大类文化装备发展;三年前,上海国际高科技文化装备产业基地在自贸区落户;两年前,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上海)自贸区文化装备产业应用示范中心正式投入运营……五年来上海在文化装备领域的每一步,几乎都是国内第一步。现在,“文创50条”继续给这领先的产业打入“强心针”:确定将“设备研发生产纳入‘上海首台套政策’”支持范围,并支持将符合条件的文化装备产品列入《上海市创新产品推荐目录》,进行政府采购。

  在演艺领域,上海提出要完善公益性专场演出、营业性演出低价票及学生公益票等补贴政策,多渠道鼓励市民文化消费,引导培育演艺市场做大。

  值得关注的是一点是,“文创50条”中对几大重点领域的发展目标,有着各自不同的定位。如影视创制、动漫游戏、创意设计等直指“全球中心”“国际高地”,演艺是着眼“亚洲”,网络文化、出版业等则定位在“国内龙头”。

  梯次分明的布局背后是上海在新时代工作中的对标意识——对标国际最高标准、国际最好水平,对标兄弟省区市的先进经验。通过对标,上海看到新的差距,找到新的目标,产生新的动力。

以上是“上海为什么要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文章内容,想了解更多访问 行业资讯 栏目>>

当前文章链接:http://www.shkehu.com/news/xingyezixun/752.html,转载请注明,谢谢。

若有其它问题可在科互网站头部搜索关键词,获得结果;您也可以点击咨询在线客服或拨打客服电话 021-62195929

本文相关关健词

政策财税老师在线

在线一对一为您解答

联系我们

    上海科互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咨询热线:021-‭62195929
    地址:上海市普陀区宁夏路201号11楼I座